谷美替尼(Glumetinib)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,不仅填补了国内MET ex14跳跃突变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靶向治疗的空白,更深远的意义在于——它推动了中国肺癌诊疗进入“基因检测先行”的精准时代。
过去:
中国肺癌患者基因检测率低(尤其基层医院),许多MET突变患者被误诊为“无靶点”,只能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,疗效有限。
现在:
谷美替尼的上市(2023年获批)促使临床医生和患者意识到:必须检测MET ex14跳跃突变,否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机会。
2024年CSCO指南明确要求:所有非鳞NSCLC患者应检测MET ex14跳跃突变(Ⅰ级推荐)。
卡马替尼(Capmatinib) 和 特泊替尼(Tepotinib) 等进口MET抑制剂尚未在国内普及,且价格高昂。
谷美替尼 作为国产药,可及性更高,推动了中国MET突变患者的规范化治疗。
GLORY研究(NCT04270591)以中国患者为主,证实:
一线使用谷美替尼的 中位总生存期(mOS)达25.4个月,优于传统化疗(8-12个月)。
部分患者肿瘤持续缓解 超48个月,实现长期生存。
这些数据让中国医生更有信心推荐“检测-靶向”全程管理策略。
NGS(二代测序)需求激增:
过去仅大城市三甲医院开展,如今基层医院也逐渐引入。
医保覆盖部分基因检测项目(如MET ex14跳跃突变PCR检测)。
液体活检(ctDNA)应用:
动态监测耐药突变(如D1228N),指导后续治疗。
医生:从“经验性治疗”转向“分子分型指导治疗”。
患者:主动要求基因检测,拒绝“盲试”靶向药。
药企:更多国产创新药研发聚焦罕见靶点(如KRAS G12C、HER2突变)。
检测公司:加速本土化Panel开发(如针对中国人群高频突变)。
基层医院仍需提升基因检测能力,避免漏检MET突变患者。
探索 “谷美替尼+免疫” 或 “谷美替尼+抗血管生成药” 等联合策略。
推动谷美替尼进入国家医保,惠及更多患者。
谷美替尼的意义远超一款药物——它标志着中国肺癌诊疗从“传统化疗”迈向“基因检测指导的精准治疗”时代。未来,随着更多国产靶向药和检测技术的进步,“中国方案”将在全球肺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