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可替尼作为首款获批用于骨髓纤维化(MF)的JAK1/JAK2抑制剂,凭借其独特的双重抑制机制,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展现出显著优势。
COMFORT研究显示,芦可替尼治疗24周后,41.9%的患者脾脏体积缩小≥35%,而安慰剂组仅0.7%;症状评分(如疲劳、盗汗)改善率达62%,显著优于传统疗法。相比之下,菲达替尼在JAKARTA-2试验中虽实现36%的脾脏缓解率,但需联合泼尼松使用,且症状改善速度较慢。帕西替尼在PERSIST-2试验中针对血小板减少患者,脾脏缓解率达18.4%,但需每日两次给药,依从性低于芦可替尼。
莫洛替尼在SIMPLIFY-1试验中与芦可替尼“头对头”比较,脾脏缓解率相当(26.5% vs 29%),但症状评分改善率低12%。不过,在MOMENTUM研究中,莫洛替尼对贫血患者的输血依赖率降低至37%,显著优于达那唑(7%),而芦可替尼在COMFORT研究中因骨髓抑制需剂量调整的比例高达30%,提示莫洛替尼在贫血管理中的潜在优势。
芦可替尼的3级/4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%和32%,导致约20%患者需剂量下调至15mg每日两次。菲达替尼因肝毒性(ALT升高发生率15%)和神经毒性(头晕发生率20%)被FDA限制使用;帕西替尼则因可逆性后脑病综合征(PRES)风险被要求严格监测血压。
莫洛替尼通过选择性抑制JAK2和ACVR1,减少了对JAK1的抑制,从而降低感染风险。SIMPLIFY-1试验显示,其严重感染发生率(10%)显著低于芦可替尼(15%),但需注意其可能增加QT间期延长的风险(发生率5%)。此外,芦可替尼长期使用可能增加非黑色素瘤皮肤癌(NMSC)风险(5年累积发生率8%),而莫洛替尼尚未报告此类数据。
芦可替尼的适应症已扩展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(PV)、皮质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、白癜风及特应性皮炎。在TRuE-V试验中,芦可替尼乳膏治疗白癜风12周后,面部复色率达30%,显著优于安慰剂(2%)。对于儿童特应性皮炎,III期试验显示其瘙痒评分改善率达50%,且安全性与成人一致。
印度肿瘤药房(India Pharmacy)是印度新德里肿瘤药房信息咨询服务平台,旨在为患者提供各类进口原研 进口仿制 最新研制等医药信息咨询 跨境医药电商直邮服务,让患者轻松获取全球最佳药品有更多选择,基本涵盖新特药 抗癌药 靶向药 丙肝 乙肝 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等药品,欢迎咨询!官方微信 Yindu7689